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在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校积极响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关于开展2025 年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的倡议,于 5 月 13 日举办“实验室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依托学校实验室资源优势,以“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目标,为青年学子打造了近距离接触科研、感受科学魅力的优质平台。本次活动由科技处主办,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承办。
5 月 13 日,实验室开放日首场活动——“探寻神经系统奥秘:基础研究的前沿与发现”科普讲座在实验 A 楼拉开帷幕。基础医学研究所王杉博士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活动背景、流程及重要意义,表示本次活动旨在让科学走出实验室,让青年走近科研。随后,两位神经病学专业优秀研究生带来精彩分享:张婉婷以“阿尔茨海默病与氧化应激——从病理机制到治疗策略”为题,系统解读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深入剖析氧化应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核心机制,并展望了当前防治策略与未来挑战。她通过“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如同苹果的氧化变色”等生动比喻,将复杂的神经病理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冯玥聚焦“脑卒中科普及预防”,从疾病类型、典型症状、危险因素切入,结合临床案例详解了治疗手段与预防策略,引导同学们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健康理念。
讲座现场,50余名同学全神贯注、积极互动,展现出对神经科学的浓厚兴趣,不仅激发了对科研的好奇心,更通过学长学姐的榜样力量,增强了以扎实学识筑牢科研探索根基的理念。

科普讲座
系列活动的第二环节,实验室介绍与仪器讲解在陕西省脑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及实验动物中心展开,30余名新生参与实地探访。
志愿者团队带领同学们逐层参观实验室,以“理论+实操”模式进行深度解析,聚焦小动物专用吸入式麻醉机、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冰冻切片机等高端科研设备,详细介绍了其功能原理及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场景。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如同神经科学研究的GPS导航系统,精准定位脑组织靶点”的类比,帮助同学们理解设备在实验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自身实验经历,分享“如何通过优化仪器参数减少实验误差”“冰冻切片操作中的温度控制技巧”等实用经验,让抽象的科研流程变得直观可感。

实验室介绍和仪器讲解
在成果展示区,志愿者通过展板讲解,呈现了实验室团队近年来斩获的各级科研奖项与学术成果。一枚枚奖章背后的科研故事,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科研精神。活动尾声,王杉博士为志愿者颁发“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实验室开放日”实践活动证书,并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此次开放日活动采用“讲座构建知识框架 + 参观深化实践认知”的双轨模式,让同学们亲见 “从实验设计到数据产出”的完整科研链条,深刻体会科研工作的严谨性与挑战性,形成了科普教育闭环。活动不仅为科研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强化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丰富内容供给,推动科学知识普及常态化,为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供图: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 审核:苟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