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研究所、附属医院: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经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同意,即日启动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为切实做好评奖申报受理工作,按照《陕西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项设置
陕西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成果内容分为党的创新理论类、学科学术类、决策咨询类。
二、参评范围
1.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我省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或者成果署名单位在我省区域内的个人或者集体完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2.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省外的个人或者集体,接受陕西省委省政府委托,研究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智库报告;
3.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且未申报我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三、成果形式
1.我省作者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且第一次印刷的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志书、古籍整理出版物、科普读等);
2.我省作者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3.对决策资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或参考借鉴作用的决策咨询类智库报告。
四、参评要求
1.一项成果只能在一个受理单位申报,不得多渠道申报;
2.个人独立完成的成果,限报1项,可增报1项与他人合作且不是第一作者的成果;
3.仅有合作成果的,第一作者限报1项,可增报1项与他人合作且不是第一作者的成果;
4.多卷本专著,以最后一卷的出版时间为准统一申报。丛书不可整体申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可单独申报。论文集中独立完整的论文可单独申报。已故作者成果可由其著作权继承人申报。成果以集体署名的,以集体具名申报。
5.申报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须提供两套,其中一套须作匿名处理。智库报告原则上应提交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须同时提交应用转化证明、结项证书或完成时限证明。外文成果须附中文首发的证明材料。译著(文)须附原著(文)。已出版的外文专著须附中文摘要,已发表的外文论文须附全文中文翻译。在国外电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须提交加盖受理单位公章的DOI号查询证明。以少数民族语言公开出版的著作须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摘要,论文须附全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翻译。
五、申报步骤
1.网上注册。成果作者在陕西省社科网(www.sxsskw.org.cn)“社科评奖申报与管理系统”上注册。已有账号的使用原账号登录;无账号的申报人请自行在系统注册,注册完成后联系学院管理员,由学院统一联系科技处审核通过后填报;忘记登录密码的申报人也请与学院管理员联系,并提供姓名、登录账号及手机号码信息,由学院联系科技处重置登录密码。
2.网上申报。成果作者网上申报参评成果信息,科技处对提交的材料在系统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统一提交至上级部门审核,省评奖办网上审核通过后,成果作者下载打印申报表,连同成果原件、成果匿名件及相关佐证材料报送科技处。
3.材料审核
二级单位初审:申报人将申报成果的电子材料及各类成果相关附件按要求提交二级单位初审,各二级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对申报人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参评条件、材料完整度、匿名件匿名情况、成果名称、作者姓名等进行初审;各二级单位党总支(党组)要对所申报成果的政治方向、学术诚信等进行审核,并出具明确审核意见。外文成果、港澳台地区发表的成果、民族宗教类成果等须重点进行审读,提出明确审读意见。
科技处复审:科技处再次对申报人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参评条件、材料完整度、匿名件匿名情况、成果名称、作者姓名、申报成果的政治方向、学术诚信等进行审核。
4.申报公示。初审结束后,在本单位对申报参评成果目录(含作者姓名、成果名称等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5.材料报送。公示结束后,科技处填写《汇总表》,加盖公章,按照规定时限将参评成果、《申报表》、《汇总表》、公示情况、党委(党组)审核意见及外文成果、港澳台地区发表的成果、民族宗教类成果审读意见等有关材料报送省评奖办。
六、时间安排
1.申报情况摸底:请各二级单位将本单位申报情况进行简单摸底,并填写预申报汇总表(详见附件8)。并于7月19日前将预申报汇总表发送至科技处邮箱(xayxyxbbjb@163.com)。
2.网上申报时间:即日起至7月25 日,申报人按照申报要求线下填写申报书(附件5),并将申请书及支撑材料提交二级单位初审,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无意识形态问题。二级单位初审通过后,申报人须按照学院初审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再通过系统填写申报;
系统提交截止时间为7月25日。2025年7月26日至8月8日,科技处审核个人用户注册信息,并对申报材料进行网上复审,在此期间如有问题会对系统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退改,请申报人及时关注系统退改情况,及时修改,避免因未及时查看系统修改并提交材料错过申报时间。
3.纸质材料接收时间:科技处审核通过后,申报人将两套纸质申报材料(匿名版及正常版各1份)、下载打印的《申报表》(附件3)、意识形态审查表(附件4),意识形态审查表须有二级学院党委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纸质版申报材料统一于2025年8月15 日前统一报送至科技处,《申报表》电子版同步发送至科技处邮箱(xayxyxbbjb@163.com)。
3.科技处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后于科技处官网进行公示,请各申报人及时关注公示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反映。
4.公示结束后,科技处将向省评奖办报送公示无异议的申报参评成果纸质资料及相关材料。
请各单位严格遵守各节点的申报时间要求,逾期不予受理。
七、有关要求
1.请各二级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22〕31号)(附件1)文件精神,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应报尽报。请人文社科相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卫生管理学院、体育部、公共卫生学院)组织有著作成果(附件7)、北大核心以上论文成果(附件6)及有重要价值或参考借鉴作用的决策咨询类智库报告成果的老师积极申报,其他学院如有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社科成果也请积极申报。
2.各二级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压实责任,对参评成果申报材料要进行严格审核。著作参评成果要按照著作原件版权页认真核对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出版社全称等;论文参评成果要按照期刊原件认真核对成果名称、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出版刊期等;智库报告参评成果要按照结项证书或完成时限证明,认真核对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完成时间等。2021年1月1 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的且已申报省第十六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成果不得重复申报。
其他未尽事宜,请与科技处联系。
联系人:李妮 苏永浩
联系电话:029-86177506
附件: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的通知
2.陕西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问答
3.陕西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成果汇总表
4.陕西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意识形态审核备案表
5.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申报表
6.人文社科相关院系论文成果信息一览表(北大核心及以上)
7.人文社科相关院系著作成果信息一览表
8.陕西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预申报汇总表
9.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代码表
科技处
2025 年 7 月 14 日